热门搜索:网页游戏 火箭球赛 热门音乐 黄海军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淮安记忆 >> 内容

——访淮安区籍天山筑路老兵吴建山

时间:2021/3/30 10:24:53


■融媒体报道组 周熔熔 李 蓉 杜勇清 刘志钧 陆春涛


吴建山入伍的时候,只有15周岁,在800余名淮安区籍天山筑路英雄中,他是年纪最小的一个。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当时身高只有1.53米、体重40.5公斤的“小不点”,后来竟然成了天山深处大名鼎鼎的“报务奇兵”,从连队到团部,从团部到师部,别人收不到、发不出的电报,只要他出手,全部搞定。


5月13日上午,“八百勇士 天路筑梦”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报道组在淮安区见到了现年66岁的吴建山。回想当年的工作,吴建山的拇指和食指依然会不由自主地捻动,如同给电台调频一样,那“答答滴,滴滴答”的岁月渐次浮现。


过关斩将 独占鳌头


“娃娃兵”有志气。1969年12月,部队到淮安区(原淮安县)征兵。彼时的吴建山是施河公社朱河村(现施河镇万新村)宣传队队员,二胡拉得好,字写得漂亮,歌也唱得不错。接兵首长相中了这棵“好苗子”,对吴建山说:“跟我们参军去吧。”吴家虽然子女多,但男孩就吴建山一个,而且是三代单传。独子参军,父母舍不得。吴建山却人小主意大,态度很坚决:“当兵好,当兵是响应国家号召,光荣!”


“娃娃兵”有灵气。新兵入伍,第一站去的是内蒙古公庙子,筑路修飞机库。年纪小、个头小,字却写得好,浑身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吴建山便被安排当了文书。新兵连的日子很快结束,吴建山被分配到军委工程兵第四工区4753部队的机械连,随后相继到河北、湖北,打土坯、种菜、建营房、修战备油库……当时师里缺报务人员,急需培养一支通信队伍,吴建山幸运入选,被抽调到位于北京的通信教导大队参加集训。


“娃娃兵”有出息。被抽调到北京参加集训的一共有40个人,起初,没有人把瘦瘦小小的吴建山放在眼里。集训期满考核,任务是“15分钟内收发电报15组”,38人上机,出人意料的是,唯一达到考核要求的集训学员,恰恰就是这个“小不点”。在仔细查看吴建山的报务记录后,领导们倍感惊喜,连连夸赞他是“机灵鬼”。从集训地回到驻扎在湖北宜昌的部队不久,吴建山当上了警通连的报务主任。


谈到那段“打擂台”的经历,吴建山向报道组透露:“每部电台,用心去听都有一定的识别度,我是将电台调机频率和刻度熟记在心,为考核赢得了时间。”


听声识频 百发百中


1974年,根据毛主席“搞活天山”的指示,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军委工程兵第四工区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00129部队。当年4月,这支国家“大三线”建设的主力军移防新疆、挺进天山,参加修筑天山公路。吴建山所在的4753部队,是这支主力军中的主力团,也是较早奔赴天山的部队之一。不过,此时的吴建山并没有进疆,而是被安排在部队驻宜昌留守处,直至两年后的1976年,部队决定选派通信技术优秀的人才到新疆去,吴建山这才离开了宜昌,奔赴新疆。


既是优秀人才,必有过人本事。吴建山回忆,他们吃住在发报房,睡觉的时候耳边都是电台“答答滴,滴滴答”的频率声,“根本睡不着,十几岁就开始掉头发了”。他守着米粒宽的频率刻度来回地调、反复地听,练就了“听声识频”独门功夫,“即便外面电闪雷鸣、雨雪交加,其他人收发不到的电报,我照样能找准频率,百发百中,丝毫不受干扰”。


“仅仅是准还不行,要快!”吴建山说,收发电报用的是代码,一个字包含两个代码,通常情况下,一个报务员最快的速度是每秒钟抄录两个代码,而他却能够每秒钟抄录四个代码。一次全军报务技能比武大赛,吴建山在综合考评中只获得了第二名,但他的抄录速度却是最快的。众人感叹:小吴同志,小小年纪居然这么厉害!


吴建山总是说,跟那些奋战在独库公路施工一线的战友相比,自己当兵没吃多少苦,“风不吹雨不打”。其实,发报房里的枯燥和压力,只有他自己明白。有一次,为了执行一项特殊任务,他七天七夜不合眼,人都不能离开座位,是战友把饭打好送到跟前。任务结束后去洗头,一抹肥皂,拉下一把头发。


荒野遇险 身陷绝境


除了收发电报,将急报从团部及时送达师部、背着电台跟随部队拉练、配合部队开辟新电台,也是警通连的日常工作。


“加急报和特急报,收到之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送达上级,不管是白天还是深更半夜,一刻都不容许耽搁。”吴建山说,送急报的时候,夏天可以骑摩托车,冬天下大雪就只能靠步行。有一天夜里,他赶往两公里外去送急报,一只手打着手电筒,一只手揣在裤兜里,裤兜里装着手枪,子弹上膛。半道,他遇见几个骑自行车的人,立即警觉起来。没想到对方随即将他围堵,有人大吼:“你干什么的?”吴建山毫不畏惧,掏出手枪回应:“我执行任务的!你们是干什么的!”吴建山说,幸亏是一场虚惊,他们是公安部门的同志,也在执行任务。


从1976年挺进天山,到1983年转业返乡,吴建山在天山深处度过了七个春秋。筑路施工到了哪里,电台就要建到哪里。“进天山的第二年,有一次,我奉命带着五名战士,开车从北疆乌苏出发,去库车的克孜利亚开辟新电台。”吴建山说,按部队命令,他们必须在三天半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发出电台信号。不巧,刚走了一半路程,车子发动机坏了。当时,天上下着大雪,远近看不到人烟。车上有电台、发电机,不能离人,吴建山当即决定,由两名战士步行沿途找电话向上级报告,其余四人原地留守,保护车上的设备。


车上仅剩4斤压缩饼干,饿了,就啃两口;渴了,就往嘴里塞雪团。第四天早上,救援的直升机盘旋在头顶,几个人迅速脱掉棉衣,拆下车厢板,点起火堆,给直升机发信号。


“直升机要是再不来,我们几个真撑不下去了,恐怕也就壮烈了。”吴建山说,“我们是军人,为了国家建设,我们不怕死,那次如果牺牲了,也是光荣的、值得的。”

作者:不详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版权所有
  • 淮安经济网(www.intha.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淮安经济网信息热线:1930160103@qq.com
  • 苏ICP备:050248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