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网页游戏 火箭球赛 热门音乐 黄海军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淮安记忆 >> 内容

古涟水“白鳝化龙”的传说

时间:2024/2/6 10:37:28

农历2024年是甲辰龙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龙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文献典籍,龙总是能行云布雨、升隐变化,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关于龙形变化的神话传说,全国各地,不胜枚举,如鲤鱼跳龙门而化龙、蛟龙伏刘媪而生刘邦,等等。在江淮平原腹地的涟水,则流传着“白鳝化龙”的神话传说,著于志书,列于名胜,流于乡野,成为地方文化中一则脍炙人口的神话,代代相传。

涟水古称淮浦、安东。传说在西晋年间,有一位姓袁的道士,云游江淮,因为道行高深,被后世尊称为袁真君。袁真君不光是道士,还做过淮浦的地方官,他喜欢吐纳导引,修真炼丹,曾炼制成3颗仙丹,自己服用了1颗,剩余的2颗没有舍得吃,用袖子装着,去寻访有缘之人服用。

这一天,袁真君来到后世涟水县城这个地方。当时这里有一座不知何时建造的古桥(大约位于今天涟水县城五岛湖南、中山路原邮电局北侧大坳边)。袁真君刚登上桥头,桥下水中就跃出一条白鳝,昂头晃鳍,仿佛在朝拜他。袁真君觉得很奇怪,此后多次路过化龙桥,这条白鳝居然都在水中朝拜他。袁真君度人未成,喟然一叹:“也罢,人焉鱼焉,有缘即度。”遂从袖口中取出1颗仙丹,扔给白鳝。白鳝心有灵犀,一口吞下仙丹,随即摇身一变,化为一条长龙。白鳝感念涟水这块宝地,于是在桥边深潭行云布雨,尤其是在夜晚降下甘霖,形成“龙潭夜雨”的奇观,保佑一方百姓。这座白鳝化龙的桥,叫化龙桥。化龙桥边就是白鳝所居的龙潭,龙潭上还建有亭,以记此神迹。传说袁真君剩下的最后1颗仙丹,最后也没有给到有缘人,他只好将仙丹扔到化龙桥不远处的一处井中。自此井水变得甘甜无比。这处“丹井甘泉”和“龙潭夜雨”均跻身“涟水八景”之列,同“白鳝化龙”的神话典故一起,被明清时期几部涟水的古方志所记述。

化龙的这条白鳝在涟水龙潭享受了七八百年的人间烟火,到了北宋真宗年间,命运又发生了转折。涟水又出了一位高僧娄道者,人誉为“卧佛”,深受朝野赞赏。娄道者算得化龙桥下藏着一条兴风弄雨的白龙,会对涟水有所威胁,于是来到化龙桥边,掐诀念咒,用锡杖往水中一划、再往上一挑,大喝一声:“逢柴而止。”白龙应声而起,腾空而去,一直飞到数十里外的柴沟潭,成了柴沟龙王,乡民还给白龙建了柴沟龙王庙。据说,白龙偶尔会去海州巨平山白龙潭串串门,每到一地,都云蒸雾变,倐忽异状。

春夏秋冬,自宋到清,“白鳝化龙”再次在传说中出现。古涟水得名安东县,化龙桥所在之处已经成为县城闹市。雍正《安东县志》记载,化龙桥初为木板桥,明万历年间乡耆贾范等募修砖桥,牌坊上书“化龙古迹”。后来牌坊毁,乡绅朱以行、王焕重修。由于黄河夺淮泛滥的影响,明代后期涟水县城连年遭受水灾,如雍正《安东县志》所云:“城中清水成渠,扬帆往来,几同湖海。”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主管山阳(今淮安区)、安东黄河治理的山安河务同知裘陈佩主持规划河渠、填塞决口、清理县城积水的水利工程。在工程施工中,老百姓挖到一块石碣,上书十六个大字:“白鳝化龙,遇柴而住;大水茫茫,遇裘而治”,石头下方有小字“宋天禧年间立。”天禧是宋真宗的年号,“白鳝化龙,遇柴而住”说的是锡挑白龙到柴沟的传说。“大水茫茫,遇裘而治”预言的正是后世涟水遭遇大水淹城,只有姓“裘”的县官才能带领大家治理好洪水。裘陈佩一看,神仙都预言过了,能够治住白鳝化成的巨龙的只有娄道者,能够治住黄河这条为祸巨龙的看来舍我其谁。于是官胥鼓舞,缙绅踊跃,大家慷慨解囊,共襄厥事。治水工程顺利竣工,放水畅流,数日之间,县城内积水干涸,大家安居乐业。

龙是虚构出来的中华文化图腾。白鳝化龙的传说一波三折,袁真君度化白鳝为一,娄道者锡挑至柴沟为二,裘陈佩应谶治水为三。即使对神鬼之事迷信甚笃的古代文人,对于白鳝化龙的神话传说,也认为是“尤近荒唐”。“遇裘而治”的石碣也很可能是当地乡绅为营造共同治水的舆论,凝聚士气民心,而化用白鳝化龙的传说所伪造出来的。但是,荒诞归荒诞,以“白鳝化龙”这一典故进行艺术创作,却是风靡一时。如明代文人袁清《题化龙桥》诗:“奔月姮娥古昔闻,灵鱼化龙更奇神。空余寒碧溪头水,老尽往来桥上人。曳杖僧归天竺月,携家仙住玉京春。丹炉丹井依然在,不觉登临感慨频。” 明代涟水名臣嵇钢有《龙潭夜雨》诗:“小架垂虹跨练晖,相传尺木破空飞。俄成鳞鬣缘丹药,顿鼓雷霆上紫薇。行雨未能忘故处,深宵时复一来归。苍生四海同忧旱,莫抱珠眠便息机。”清代鲁元寿有《化龙桥》诗:“化龙桥下有深潭,龙自升沉水自澜。夜来骤雨浑莫识,烟云变灭画中看。”关于化龙传说的文章有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的《重修化龙桥记》,清代山阳贡生吴江的《涟城出积水碑记》等等。

由化龙传说衍生出来的化龙桥、龙潭、丹井等古迹和龙潭夜雨、丹井甘泉等景观,以及诸多与之相关的古诗文,已经成为涟水乃至江淮地区的一段珍贵的文化记忆。在甲辰龙年的新春之际,再来聊聊这“白鳝化龙”的传说,也算是为龙年龙文化添上极富地方特色的一笔。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二级主任科员)

作者:罗志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版权所有
  • 淮安经济网(www.intha.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淮安经济网信息热线:1930160103@qq.com
  • 苏ICP备:05024815号